十年後又一次重溫本片,再次印證了之後的8~10像笑話一樣存在,所以在我心裡“速激”系列就到這部結束。本片的成功在于導演非常清晰商業片模式的定位,咋一看果然是溫子仁的作品,本片和之後的《海王》都成為了商業電影的标杆之一。因為,溫導沒有在商業片中啰裡八嗦講廢話,各種催眠的文戲,以及說教式的雞湯。導演非常清楚觀衆想看什麼内容,一段文戲緊接着一段武戲,觀衆看的爽,也看的明白影片所講的故事。是的,這給很多故作深沉的某些商業大作展示了何為成功的商業電影:觀衆想看啥,你就拍啥,看懂了看爽了,片子也就成功了,千萬不要既要又要還要,最後啥都得不到,因為不是人人都是維維諾諾,都能成功的在商業電影中加各種buff。最後,十年了再次緬懷一下Paul。
真正意義上的完結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呵呵,其實吧這片真應該打造成《芝加哥》那樣充滿黑色幽默的戲虐片,而不是像如今這樣搞成了個四不像的大雜燴。影片前期宣傳的大女主電影在電影構架上早已蕩然無存,原因之一是男主的戲份和女主平分秋色,而且有一些故事的推進點也并沒有從女主的視覺 ...
咦,漫威咋還活着哦。這片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動作戲份少,而是文藝片出生的導演想要朝着《美隊2》那種淩烈寫實的動作片風格靠攏,但結果卻是打戲無看點,文戲成了皮尤女士的個人秀。首選,看得出來這片隻有皮尤女士和那位反派女議員是在用心演戲,其他 ...
故事稀碎,剪輯稀碎,人物稀碎。看不出一丁點電影的質感。博納還以為這是五六年前主旋律橫行的年代麼,就這樣拍電影活該春節檔墊底。一個名為“蛟龍”的特别行動小組,出現的頻率還沒有那艘潛艇多。而且,劇本編寫的相當智障,敵方莫名其妙就起了内讧 ...
首先,說一下演唱會,現在的很多歌手都隻顧舞美妝造而忽略了音樂才是核心内容,這不僅是國内歌手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樣的情況也正發生在國外。遙望二十年前的演唱會,那真的是用音樂之聲來打動觀衆的心靈。再說回本片,這部演唱會電影全片給人感覺到的 ...
真的是覺得索尼在非“蜘蛛俠”電影的資金投入中真是摳門到底,之前的“毒液”系列稍微要大方一點,可這接連着幾部所謂“蜘蛛俠宇宙”的電影是越來越廉價感。雖說是為了控制成本,但你也要有拿的出手的幹貨啊,劇情就不用說了,幾十年來千篇一律的庸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