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感覺《無名之輩;否極泰來》這個電影,口碑會兩極分化。這一部電影作為荒誕喜劇來說,比較成功。但如果觀衆把它當做現實主義作品來看,會比較生氣。我個人來說很喜歡,因為感覺到導演饒曉志确實有在用心做出嘗試。

當然,必須說在劇本的角度來說,确實稍稍有點粗糙。尤其是這個電影企圖深入探讨一下人性問題。但男主入局的設置确實又是不合法的,在不合理的基礎上讨論人性邏輯不通,就會讓觀衆産生一種荒謬的感覺。雖然,編劇已經特意把這個事情發生的背景設置在泰國,而且在電影結尾時又在用“火龍果和光”的象征意義,給男主和女主往回找補。普通觀衆看電影的時候,如果真的在意這一點,可能确實會無法入戲。

不過,荒誕喜劇的特點就是在于觀衆要完全相信電影裡的“邏輯”,以電影裡的邏輯審判電影的角色。
所以,當跟我一起看電影的同伴抱怨為什麼男主角的表演形式與其他人不一樣,男主以外的演員為什麼如此浮于表面?連潘斌龍這樣的老演員都以一種夢遊的狀态進行表演。我隻能回答,這不就是正是完全符合電影裡的人設嘛。

個人尤其喜歡導演在電影裡設置的幾處歌舞場景。現場所有人不分身份一起載歌載舞,就特别有“人生不過一場戲”的氛圍感。非常合适的歌舞插入。饒曉志的鏡頭語言還是挺過關的。

饒曉志設置了一座巨大的慈眉善目的黃銅大佛,在電影裡頻繁出現。俯瞰着發生在它腳下的這一場“人生之戲”。我們普通人很難看清眼前的一切是否是真實的 也看不懂人性,看不清人心。所以才有“糊塗是福”的說法。佛像俯瞰人間,冷眼旁觀着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它似乎能看清楚一切,但又無法開口說話。它看清楚了,又如何?

啊,對了。作為中戲畢業的導演饒曉志,閱片量肯定是足夠的。所以,在這部電影裡觀衆會看到很多“緻敬”的鏡頭或者場景。作為一個荒誕喜劇來說,這些緻敬的場景和鏡頭,不是随便亂用的,是圍繞着男主的“主觀意願”變化而選擇的,還是挺有效果的。能進一步提高荒誕和黑色幽默的效果。
總之,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
無論成功與否導演在嘗試變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導演沒入門
大家一直說的“電影感”是啥意思呢?為啥有的電影大家都說不像電影呢?電影語言裡通常是基于畫面、光影、剪輯來表達“意思”。在電影表達中,音樂、背景音或者靜音這些“聲音元素”的使用很重要,甚至有些時候比台詞更重要。之前管虎拍《狗陣》,因 ...
劉芬芳是最能體現導演審美和個人趣味的角色
《借命而生》裡的劉芬芳是最能體現導演審美和個人趣味的角色。從劉芬芳的塑造方法上,能夠看出來導演确實年紀比較大了,品味也停留在舊時代。他不能欣賞劉芬芳這樣的女性角色。劇集裡有個鏡頭表達了主線故事發生的年代,就是有個大廣告牌,上面寫着“ ...
對普通觀衆不太友好
昨天陪朋友一起看的《機動戰士高達:跨時之戰》,之前隻是看人拼過高達模型,完全沒辦法區分那一堆機器人有啥具體區别。隻是從電影觀衆的角度,看這個《跨時之戰》感覺這個電影就是一個“開頭”啊。後面應該還會有後續故事吧。會繼續出電影吧。或者跟 ...
導演不懂留白,也不懂基于行動和畫面叙事
對于電影來說,導演水平決定生死。從主線來說,《怒水西流》的原故事應該還是不錯的。母愛和法律的對沖,孤兒對于家庭的渴望與愛情的對沖,被母親忽視的缺愛女兒心底深處隐藏的渴望和欲望,被父親打到失聰後又被母親溺愛的精神折磨,又或者刑警隊長十 ...
編劇的觀念過時了
看完電影《我會好好的》之後,第一個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查了一下編劇是誰。九人編劇團隊,第一編劇是薛曉路導演。這就對了。因為這個電影的主線劇情有一股很濃郁的八九十年代家庭倫理劇風格。比如,對趙小滿和趙補金的父女關系的處理上,編劇的思維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