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怅然徘徊的俄羅斯之詩。
1.四重世界:瘋子的世界、作家的世界、女人的世界和狗的世界。瘋子永遠活在那個黑白的水墨世界裡,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某種抵達,抵達聖火或是家鄉;女人的世界永遠是彩色的,她放棄抵達、選擇流浪,歸宿是流動的,她從不屬于哪裡;作家的世界處于兩者之間,因此安德烈總在黑白與色彩間閃回,他既無法做到瘋子的堅守又拒絕女人的流浪,永遠處于某種徘徊與彷徨,他的臉總是一半在光裡、一半在暗裡。狗的世界無關乎以上三者,狗總是在場的,狗在家鄉、在意大利的旅館、在瘋子自焚的廣場和教堂下的俄羅斯村莊,狗是一種全然的自由因素,它是狗,它不受人類世界的任何束縛。
2.我們該怎樣理解一個那時的俄羅斯?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俄羅斯,也永遠無法理解意大利。語言的錯位發生在翻譯的詩歌裡、作家與編輯的對話裡、編輯與丈夫的沉默裡、瘋子的慷慨陳詞與大衆的凝視裡、作家和小女孩的對話裡,還有我們與鏡中的自己。
3.孩童是自由純潔的全然陌生的因素。我特别能理解為什麼作家面對女人隻是沉默,卻對無意闖入的小女孩侃侃而談,瘋子說自己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就點上一支煙,安德烈給小女孩講故事,點了三次煙,看起來拘束卻從容。這就像為什麼有時候有些話對陌生人更容易說出口,陌生感有時反而帶來安心感,世界對孩童來說是陌生的,孩童對世界也是,正因此他們是自由的。片中多次展現朝鏡頭瞪大眼睛的孩童特寫,孩童的世界也是狗的世界,但孩童不比狗自由,狗不比孩童陌生。
4.天才的構圖、畫面與配樂。節奏很慢,但長鏡頭很有内容、很有看頭。“電影是隻有通過電影才能表達的藝術”:高大宏偉的教堂牆壁之下是俄羅斯的原野,原野上矗着一座木屋,狗坐在屋前,作家俯在俄羅斯的大地上,大地是家鄉跳動的心髒。這是我最喜歡的鏡頭。
除此之外,還有自窗外蔓延進房間的一角草原,和從燃燒的胸腔裡響起的混着哀嚎聲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無比詩意的超現實表達,視覺和情感上都十分震撼。
5.“一個人對自己的世界還剩下多少信念?隻能通過自己手持一根蠟燭穿越幹涸破碎的河道去感受。”
四重世界與其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故障、修複與創造
《打字機和其他麻煩》下地鐵站後點了一杯抹茶,所以這部片子現在在我心裡是熱熱的帶着一點淡淡苦味的抹茶味。我很喜歡這種自然真實的感覺,喜歡看人們沉浸在自己堆滿舊物的生活場域裡談論自己的故事和壞掉的機械。——你平常用這部打字機做什麼?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