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裡,讓人關注的是:一個母親為了救她的孩子要付出多少?去到多盡?
片中悉尼妹的戲份其實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朱麗安·摩爾的獨角戲。悉尼妹的演技較此前的片子來說,是有一點點進步的,但無奈對戲的是不瘋魔不成活的朱麗安·摩爾,撇除影片劇情一般、邏輯上不能自圓其說的問題,也确實把一個溺愛孩子、痛失愛人的母親刻畫得入木三分。
整片看罷,岸西覺得,本片的内核,其實更多在探讨:因與果。
一、女兒
她是一個毒蟲,每天與毒蟲男友作奸犯科想辦法滿足自己的瘾。惹了禍以後每一次都有無限溺愛她的媽媽去幫她補鍋。長年以來,這種她嘴裡“無條件的愛”慢慢變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無度索取的依賴,母親二字對于她來說,隻有在傷痛或無助時短暫清醒的片刻間才回想起,價值像救生圈一樣用完即棄。
這一夜,她又再闖禍,梨花帶雨滿身是血地回到母親家,乞求母親再次為她解決所有麻煩。


沒有一絲猶豫,母親幫她處理了一切。她如憐憫般給予了母親小女孩般的擁抱。
利用完了母親,又再在毒瘾上頭時威脅将母親的狗“綁架”帶走而要求母親爆出金币。施暴後未果又再出走。


最後發現甚至在這短暫相聚期間的溫情也并非對母親的愛或悔意,隻有純粹的索取與利用。

二、母親
她是一個溺愛女兒的母親,像前夫所講,無論經曆了多少教訓,隻要女兒對她哭或笑,她便馬上原諒女兒,義無反顧地去愛她。

她每天掙紮着醒來,面對愛人永逝的痛苦,農場的馬匹、迷失的女兒是她生命中僅存的依靠。或許是害怕再次失去,也或許是習慣成自然,又或許是本性如此愛便義無反顧,一次次面對女兒的罪,她選擇原諒與保護。
不管女兒多少次出走,又多少次返回,望着她的時候,母親眼裡有光,抱着她的時候,所有曾經的傷痛也會短暫消失。


人們常說,父母是兒女的港灣,在最需要時可以停靠。
她卻像是一座孤島,女兒在欲念的海裡漂流,隻有在需要食物或庇護時短暫停留,索取完畢後頭也不回又遠離。
她像是一座孤島,每天封鎖自己,反複聽着死去愛侶的語音,隻有在老友探訪時才能起舞、放縱。然後又陷入了痛苦的輪回。

這一夜,女兒闖了大禍,搞出人命。
她也義無反顧地去處理了證據與屍體,徹夜未眠直到在浴缸裡才崩潰痛哭。哭罷卻又故作冷靜去安慰女兒。

她抱着女兒,幻想着一切會過去,生活會回到正軌,女兒在這次大禍後會重新做人。


最後又再剩下孤身一人。
事情并沒有平息,過往的罪孽如幽靈般纏繞。
最後她用一個又一個謊言,去解決了事端。
她也變成了一個滿嘴謊話的瘾君子,她的瘾是對女兒的溺愛。
三、回聲谷
回聲谷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它就像是審判之眼。
母親對逝去愛人的深愛,回聲是每日反複播放的留言。
母親對毒蟲女兒的溺愛,回聲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噬與傷害。
毒販對他人的貪得無厭,回聲是司法的制裁。
湖水與烈焰或許可以淨化這一場罪孽,回聲卻是如無盡頭痛苦的又一次輪回。


該如何才能逃出這該死的混沌?
下一次,又會是怎麼樣的孽?


各位看官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綠泡泡公衆号:根本岸西影評(WestMan_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