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9于北影
8.4/10,超出預期。四星肯定是低了,打五星可能略有過譽,遂延續傳統還是不打星了。
絮叨:
本片拉寬了我對評分的限制,再次說明了人的口味各異,不能輕信大數據評分。最好是不看評分也不想評分,先入之見會綁架人。電影不僅不适合用量化的分數衡量,也不能用機械的時長來衡量。(關于時間-影像在此不論)
三個小時堪比七武士的沉浸觀感。由于沒有尿點,硬生生憋到最後十分鐘才竄到廁所。
這種電影沒看一部都是洗禮,一場冥想和精神spa,重新激活感官,和世界建立更深更密的聯系。
ps.大銀幕觀看很值得,不僅加強沉浸感也維持了清晰的細節。
幾個女老師總在讨論鄉村面貌和經濟狀況,自己的童年回憶。
作為導演和作為觀衆對我的影響都是很大的。觀看時調動所有感官和通感,沉浸感受情感氛圍,而非理解思考信息含義。
作為觀衆:
和剛看的格裡菲斯、愛森斯坦完全不同,那些猶如結構嚴密的機器,需要精神緊繃地跟着導演安排的節奏步步亦趨,生怕錯過了什麼細節。
觀看這部當然也是全神貫注,但卻截然不同,沒有感到疲勞和厭倦。不禁想起薇依在《在期待之中》所寫,“人們往往把聚精會神同肌肉緊張混同起來。”“人們往往在學習中作出這一類收緊肌肉的努力,由于這種努力讓人疲勞,于是人們便産生了已經勞作過了的感覺。這是一種幻覺。”“集中精神在于暫時停止思考,在于讓思想呈空閑狀态并且讓物滲透進去,在于把必須利用的各種已有的知識置于思想的邊緣,但又處于較低的層次上同思想脫離接觸。對各種特殊的已經形成的思想來說,思想應當像一個站在山上的人,他眺望着前方,同時又看見自己腳下的樹木和平原,但他并沒有正眼去看這些東西。尤其,思想應當是空閑的,它等待着,什麼也不尋找,但随時準備在自己赤裸的真理中接受将要進入之物。”我想用這些來形容我的想法再合适不過了。
沒有先前看阿彼察邦的那種隔閡感、故弄玄虛、做作不自然。當然和我那時的閱曆、心境有關系,好在大學這半年沉澱下來了。
我搞不懂為什麼有人叫此類電影悶片,或許和心境有關,曾經我也缺乏耐心,精神總是像上了發條一樣被驅使着、盼望着什麼。
實際上叫做文藝片更是沒道理(包括文藝片這個名稱本身),難道電影本身不是藝術,還是因為文藝青年愛看嗎?不要低估觀衆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我不認為大衆自然就隻願意看商業片,這種深入生活的藝術應該被人們關注。真正貼近生活的被當作脫離大衆,實在是荒誕。
不同于為情節服務的封閉式商業劇情片,本片沒有完全磨平生活的質感,保留了世界晶體原有的艱澀和純粹質地。
對于創作的啟發:文化背景或許會有隔閡,但自然場景往往根植于共同的記憶,還有藝術和精神性也是普遍的。現實世界本身就是不可窮盡的,現實已經充滿着取之不盡的符号,何必費力設計謎題、舍本逐末呢?相比于這部電影本身,我一樣關心的是電影是如何産生的。本片不是紀錄片,因此捕捉和雕琢必然都有,但做到了近乎自然、大巧不工。
先前提及了運動和聲音的使用,以及無論細節還是場面調度都有隐含的設計痕迹,鏡頭之間的關系也有所預設。這都是必要的心思。
其中表演是我最好奇的地方,非職業演員如何表演得如此生動逼真。不可能完全背台詞,那麼是欺騙性的激發演員表達還是通過磨合和引導?
慢推長鏡頭和聲畫分離略多,但沒在不必要的風格化上下功夫,如手持攝影、模糊、變速-保持了客觀真實性。
情節整體還是連貫的,盡管充滿了遊離和缺口,也有向綿延的自然開放,還是沒有徹底崩解為無序,而是回歸到主線來。同時結構上也有設計。
除了尋旅和求索的設定有點像安哲的尤利西斯或中央車站,有些景象或許和老塔相似,記憶和聲音的設定讓人想起阿彼察邦,但沒看到模仿的生硬痕迹。
有自然靈性和紀錄片的質感,描繪真實體驗下的自然生活,直觀而清晰、清爽親切,觀感很舒服。
同時也是觸感電影,全方位深度喚醒我的感官。撲面而來的風帶動清冷觸感,每個運動都那麼鮮活有力、每個物體都分外清晰立體。很多場景都仿佛是我所遭遇和拍下的,那些人物也是我親身經曆
總而言之,把我對電影邊界和可能性的認識再次拓展,也加強了我的信念—這才是我想拍的。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7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5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9
觀感和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簡評
B+8.0/8.1久仰,第一部吳宇森。香港警匪片的一個成功範本,模闆出來的東西上限在那,畢竟本片還是做到了上乘。實際上也是美國黑幫片、西部片……種種好萊塢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多少被感動了,選擇相信這場夢-好萊塢的神話。要承認作為現實之 ...
觀感
B7.8新浪潮低成本實景拍攝的短片,雖然風格各異但都很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意義。1(讓杜歇) 經典而平淡的法國情人故事 7.42(讓魯什)北站 精煉的短片,從愛到恨沖突燃燒,城市的黑暗傳說。 8.3了解後更愛還是無感 情感計謀更可氣3 ...
三刷觀感簡述
A9.0從兩年前初看時不明就裡,到今年第一次完整看下來時雲裡霧裡,到二刷有所感悟,再到今天似乎可以切入其中了。從最初想打三星,到二刷不忍打四星,到這次終于可以安心打五星了。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能所創作的純粹完美融貫的影像,一方面他是超絕 ...
觀感和簡評
A8.5/8.6久仰,據稱是安哲安哲最好的一部。倒數第二場安哲,果然是集大成之作,最具史詩氣質的恢弘傑作。從個人履曆到集體記憶再到民族曆史,深入骨髓地揭示出三位一體的悲劇宿命。觀影體驗上,前期略困沒看進去,五十分鐘後則徹底投入。視聽 ...
觀感
B+7.9中規中矩的佳作,沒能完全理解也沒能驚豔到我。前期幾次咪眼,人物關系、時間線和劇情線都沒梳理清楚,隻覺得穿過一層層迷霧就像林奇電影的一次次夢醒。同屬大導演的遺作,讓我聯想到《閉上眼睛》和《犧牲》,均在異地拍攝,野心勃勃卻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