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和巴黎兩個本無關聯的地域如何能夠聯系到一起,當男人出現的第一幕就展現了這種沖突感,滿身灰塵但又穿着體面的西裝打着領帶,男人一言不發,即是聯系到了他的兄弟,才從兄弟口中知道男人叫柴維,已經失蹤四年了。直到男人第一句話出口便是:“巴黎”。然後引出了德州巴黎的照片,柴維開始開口說話,行為逐漸正常,但對4年期間發生的事情諱莫如深。
柴維回到了兄弟的家中,他也嘗試融入家庭環境,但似乎他總會搞砸一切,他也嘗試和自己的兒子重建關系,重新尋找自己的前妻,可是電影到結尾我們方才發現柴維從未融入過這些人情,他像極了遊蕩在德州荒野的靈魂,孤獨冷漠,正如他和簡見面的場景一樣,兩人之間永遠相隔着一片玻璃,些許這就是維姆文德斯所想展示人人都是一座孤島的主題。
欣賞本片的關鍵在于能否真正觸及男主内心深處的孤獨與疏離——那種始終遊離于人群之外的感覺,如影随形的距離感。他仿佛置身于世界的邊緣,雖步入人群,卻從未真正融入。他自覺不配擁有情感與親情,于是将自己包裹在沉默之中,目送溫暖從指縫間悄然流逝。這種疏離,正是維姆·文德斯精心雕刻的情緒質地,如幽深夜色般緩緩滲透,令觀者在不經意間感受那難以言喻的孤寂。但也因為太過孤獨讓人會略有難以理解柴維的現象,而難以融入也會讓人覺得電影冗長無趣。值得一說的是導演的攝影似乎更偏向于美國的新地形攝影,借着柴維的行程,導演以紀實攝影式的方式展示了他眼中的美國和美國人。
個人評分:7.6分,維姆德文斯塑造了一個極緻孤獨的柴維,失去親情,愛情的柴維會一直遊蕩在德州的荒野中,一直尋找心中的巴黎。
德州巴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夢境,回憶,現實
電影開始于擁擠的公路上,車堵的水洩不通,而男人基于從這輛汽車中脫困,想要脫離原本的軌迹,可兩邊擁擠的車内連門都無法打開,一輛輛滿載人群的車輛中,一雙雙眼鏡冷眼旁觀着男人的徒勞無功。随着男人脫困而出,男人似乎獲得了自由,可一根繩子将男 ...
好萊塢電影集大成者
久聞《美國往事》的大名,好萊塢的評價體系中本片是電影排名前10位的常客,可近4個小時的容量不由得讓人望而卻步,近期久違空閑,終于鐵下心來一睹為快,總體觀影過程非常愉快,時光飛逝竟不覺冗長,電影内容飽滿,技法也豐富,可謂是好萊塢電影的 ...
焦土之城
電影從開始的平移鏡頭就能看出維倫紐瓦的一些風格特征,相似的鏡頭在《邊境殺手》,《沙丘2》都有展現,似乎是維倫紐瓦較為喜歡的一種開場方式,電影從一幫孩子開始,卻在标題之後突然轉到了一位母親的死訊。而維倫紐瓦似乎也很鐘意這種抽絲剝繭,一 ...
"同權同責"的方形
去年期待了一個春節檔的《紅毯先生》最終在流媒體上映後,馬不停蹄的看了下,但效果卻乏善可陳,近日在搜索電影時正好看到了《紅毯先生》的原作《方形》,于是便找來一看。初看電影時還不曾看導演便是魯本.奧斯特倫德,但電影一開始便給我一種《悲情 ...
淺析潛行者
Warning:本文長文一共3300字,斷斷續續寫了一周,淺析一些作者對于塔可夫斯基的見解和本片一些場景的解析,純個人觀點,如有錯誤還望指正。看懂一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是一件很費神的事情,到現在為止算上《雕刻時光》紀錄片,塔可夫斯基導 ...